目前看來,自閉癥的治療方法非常有限。原因之一在于一般到孩子2-3歲才會陸續發覺異樣,可能錯過**治療時機;而對自閉癥發病機理的研究,科學家們還在努力——已明確是神經系統損傷造成自閉癥,但是什么原因直接(或主要)造成這些損傷還不明確。腸道菌群給神經系統研究帶來革命性的全新思路,如2015年6月1日《自然·神經科學》上的重磅研究成果: 小鼠腸道細菌和代謝產物(短鏈脂肪酸)調控中樞神經系統中小膠質細胞(Microglia)的發育成熟和功能。小膠質細胞具有修復受損腦組織的特殊功能,在帕金森氏癥及阿爾茨海默氏癥等疾病中扮演重要角色,我個人猜測,它也極可能在自閉癥中扮演類似角色。小小益生菌,自閉癥治療的希望之一益生菌這個概念,相信大家并不陌生,市面上富含益生菌的乳制品、保健品令人眼花繚亂,商家們對其功效全方位包裝,清腸道、治便秘、防腸炎、調代謝,甚至是延年益壽。小小益生菌真的能做恁多事?您還別說,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個科研界的新發現——益生菌(當然,可能是比酸奶里的高級N倍的益生菌?。┛赡苤巫蚤]癥。人體細胞有10萬億個,但腸道細菌的數量是100萬億!它們的基因數(幾百萬個)是人體自身基因數(約4萬個)的幾百倍。因此,千萬別小看它們——數量巨大的“小個子”!自閉癥是啥?簡單的說,就是廣泛存在于兒童中的一類神經性疾病,以語言障礙、交流障礙、刻板興趣和行為為特征。流行病學研究中發現,自閉癥兒童常伴有胃腸疾病。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研究者發現:對母鼠進行特殊的免疫系統刺激,讓它們產下具有自閉癥特征的幼鼠,發現“自閉癥幼鼠”往往患有腸道炎癥,這與人類自閉癥嬰幼兒中的情況非常相似(老鼠和人都可以得自閉癥噢)! 隨后,通過DNA測序,他們對比了正常幼鼠與自閉癥幼鼠的腸道菌群,發現自閉癥幼鼠腸道中的擬桿菌的數量少而梭菌的數量多。本著“缺啥補啥”是思路,科學家們給自閉癥小鼠飼喂了一種人類腸道中發現的益生菌,小鼠的自閉癥癥狀得到了明顯的改善!進一步研究發現一種名為“4EPS”的物質在自閉癥小鼠的血液中濃度升高,通過注射4EPS到正常小鼠也能引起自閉癥癥狀。根據這些結果,科學家們推測,腸道菌群的改變導致腸屏障的通透性改變,使得4EPS等腸道菌群代謝物進入人體,通過血液循環影響中樞神經系統,導致自閉癥。這與許多腸道菌群相關的神經疾病“腸道菌群-腸-腦”的作用模式如出一轍。這個研究給我們提供治療自閉癥的新思路——益生菌療法??纯础都毎冯s志編輯在發表這個重大研究發現時給配的圖,是很令人激動的:參考文獻:1.MicrobiotaModulateBehavioral and Physiological Abnormalities Associated withNeurodevelopmentalDisorders. Cell 20132.Gut-brainlinkgrabs neuroscientists. Nature 20143.Microbiotaandneurodevelopmental windows: implications for brain disorders. Trends inMolecularMedicine 20144.TowardEffectiveProbiotics for Autism and Other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. Cell 20135. Hostmicrobiota constantly controlmaturation and function of microglia in the CNS.Nature Neuroscience 2015